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 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

霞姐

(*@ο@*)

   11月21日0时40分,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沉箱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经过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时隔150多年,古船重见天日。

  几天后,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露出水面的桅杆 图片来自视频直播截图

(*@ο@*)

  填补清代晚期古船空白

  古船模拟图

(*@ο@*)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

  2015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长江口二号古船多波束声呐图

(*@ο@*)

  配合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保护项目,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涉及大量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出水物体沉积物分析、霉菌菌种鉴定等生物实验与环境科学实验。文保中心配备的激光拉曼光谱仪、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无损分析设备则可以进行出水文物的凝结物分析以及清理前的透视检测。在器物修复研究室还将完成对船载瓷器这样的出水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5.jpg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吴来明说:“目标就是摸清基本状况,能够制定我们保护方案和预案。那些预案。肯定会在不停的考古发掘过程当中去修订。目标就是为了我们有更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我们这样一个整体的保护考古。”

标签:考古古船长江口出水国家文物局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