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拉斯·冯·提尔 :除了拍电影,我害怕生活中的一切

小伊伊
专访拉斯·冯·提尔 :除了拍电影,我害怕生活中的一切

丹麦电影大师拉斯·冯·提尔是戛纳电影节上的常客,曾4 次拿过大奖。2009年,他因为新片《反基督者》被评论人咒骂为“脑子里一定存在着特殊的地狱。”前两年,冯·提尔患上抑郁症,他称正是此片使他康复。在戛纳新闻发布会现场,他与记者起了冲突。

        2009年戛纳电影节在能容纳1500 多人的德彪西剧院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是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戛纳参赛影片《反基督者》首场媒体放映前的盛况。几乎队伍中的一半被拦在了剧院门外,工作人员搬出了“已满”的标牌。


  并不是所有参赛影片都能享受到如此的“待遇”。每一位记者都很好奇拉斯·冯·提尔这部极具争议标题的新作,迫不及待地想第一时间一睹影片。伴随着粗野的鼓点,大银幕上出现了《反基督者》油画般处理后的标题字样。所有记者都不曾想到,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观影噩梦开始了。经历了沉闷的前半段后,影片后半段里,出现了各种令人极度不快的自虐和折磨场景。影院里不时传出观众被惊吓的叫声。“这是一部人们要遮着眼睛看的电影。”《卫报》写道。


  冯·提尔曾形容这部电影为“对自己幻想的黑暗世界的一瞥,探索自我恐惧以及反基督者的原始本性”。前两年,这位大师曾患严重抑郁症。他称正是这部电影使得他康复。


  在与开头照应的鼓点声中,1 小时40 多分钟的《反基督者》结束了。这一次,没有了电影结束后习惯性的全场掌声。短时间的沉默和零星的掌声后,整个影院沸腾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这也不是所有竞赛影片能享受到的“待遇”。


导演 拉斯·冯·提尔导演 拉斯·冯·提尔

《反基督者》:他人的噩梦,导演的美梦


  第二天,一身白衣的拉斯·冯·提尔戴着一顶米色礼帽,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请你对影片作个解释。”一名记者“义正言辞”的提问让整个新闻发布会现场在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我不认为我需要作出解释。”感受到敌意的冯·提尔立马摆出了防范的架势。他看上去很柔弱,语调微微颤抖。


  “不,你需要。这是戛纳电影节,既然你带着新片来了,你就得解释你为什么要拍它。请解释。”提问的记者依旧不依不饶。


  “我无法解释。因为我是拍电影的,我很享受它。”这句话立刻引来了下面的骚乱,提问的记者大叫一声,主持人不得不出面让他平静下来。冯·提尔继续着挑衅:“我认为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你们可以随便怎样,但我是为了我自己拍电影。我不欠任何人的解释。”


  这就是拉斯·冯·提尔。他曾经习惯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你下一个愚蠢的问题是什么?”在1991年的戛纳电影节闭幕式上,由于作品《欧洲特快号》只获得了相当于第三名的特别评审奖,上台领奖的冯·提尔居然把评委会主席罗曼·波兰斯基称为“侏儒”。


  如今53 岁的冯·提尔,早已褪去了曾经的锋芒,话语中少了几分惊世骇俗。但他那份“卓绝”的自信,依然没有随着年龄而褪去。“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导演,”在新闻发布会上,冯·提尔看上去有些羞怯地说,“我相信其他导演也会有相同的自信,只是他们没有说出来。我不确信自己是最好的,但我觉得我是。”


  两年前,冯·提尔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曾经能同时处理三项工作的他,当时几乎一项也做不了。进医院检查后,冯·提尔向媒体宣布将入院接受治疗。如果效果不好,他将不再执导电影。


《反基督者》电影正式海报《反基督者》电影正式海报

  《反基督者》便是冯·提尔康复后的产物。影片讲述了一对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夫妇(威廉·达福和夏洛特·甘斯布饰),为了逃避痛苦、挽救婚姻,选择隐居森林。作为心理医生的丈夫,希望通过一系列治疗,帮助妻子走出悲痛。然而,妻子的性格却愈发古怪,一系列毛骨悚然的事情随即发生。《首映》杂志评委团给了《反基督者》1.6 分,目前在所有竞赛单元里排名倒数第二。“影片对喜欢看艺术电影的观众来说,太神经质且粗糙了。”《首映》评论道。《泰晤士报》更是不客气地称。“拍出这样的影片只能证明拉斯·冯·提尔的脑子里,单独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地狱。”


  不过,这名戛纳电影节常客的影片向来颇有争议。他在这里收获过4次荣誉,同时也遭遇无数恶评。《犯罪分子》获得1984 年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委员会奖,《欧罗巴》获得1991 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和最高技术委员会奖,但是这两部影片却给他带来了“过于迷恋技巧”的评价。《金心三部曲》中的《破浪》在1996 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引起极大轰动,并获得评委会大奖,而《白痴》因为全裸镜头在1998年的戛纳电影节参赛时引起轩然大波。《黑暗中的舞者》虽然获得了2000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搁大奖,但评论界对此片褒贬不一,《综艺》杂志曾抨击它,说它意味着导演的“艺术的彻底破产”。


  “电影就像是鞋里的石子,石头虽然磨脚,但它可以使你的脚不麻木。”这是冯·提尔说过的一句名言。他早年的《欧洲三部曲》(《犯罪分子》、《瘟疫》以及《欧罗巴》)表达了自己对欧洲历史上两大灾难和人性的思考,里面善良的主人公们以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周围的环境,结果却被人利用,成为恶势力的帮凶。最著名的“金心三部曲”——《破浪》、《白痴》、《黑暗中的舞者》中,冯·提尔用极端的方式表现了爱和牺牲的主题,女主人公们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了一切。“我们追求幸福,我们找到的却是可悲和死亡”,这是冯·提尔对西方世俗宗教的批判。而这几年的《美国三部曲》(《华盛顿》、《狗镇》和《曼德勒》)中,冯·提尔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美国社会,批判了美国的民主制和奴隶制,通过形形色色的人展示了人性的虚伪。


  这次,评论界认为冯·提尔又“走得太远了”。当被问到影片究竟想说明什么时,冯·提尔也只是打马虎眼地回答道:“我不想说明什么。对于其它电影,我都可以解释。而《反基督者》,它更像是一场梦。”


  这部在绝大多数观众看来是场噩梦的影片,对冯·提尔而言,居然是一场帮助他从抑郁症中康复的美梦。



世界级的电影“疯子”


  《反基督者》在戛纳激起轩然大波的几天后,冯·提尔通过发行公司向媒体表示,电影节一结束,他便将和剧组立刻着手影片“洁版”的拍摄。虽然一直标榜不在乎观众的看法,冯·提尔还是向现实作出了妥协。正式上映时,《反基督者》里那些极端的镜头将被删除。此次,冯·提尔下榻在距离戛纳不远的安堤贝市的一家酒店。记者有幸前往那里,采访了他。穿过类似《反基督者》中的一大片树林,在一个靠海的小花园里,记者见到了穿着白色短袖衫的冯·提尔。现实中的冯·提尔,有些略带紧张的神经质。他说话总显得有些犹豫,甚至在刚说完“yes”后,又立刻改口“no”。在比画手势时,能清晰地看到他双手在颤抖。


  正是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男人,“几乎凭借一己之力,重振了丹麦电影。”(《独立报》语)在电影的幼年时代,丹麦电影曾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在1909到1914 年间,丹麦成为欧洲电影最繁荣的中心。从巴黎、伦敦到纽约,它的电影都有着超过好莱坞的观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了丹麦电影的辉煌。


  拉斯·冯·提尔深受电影大师卡尔·西奥多·德莱叶和伯格曼的影响,被认为是比利·奥古斯特后丹麦为世界影坛贡献的又一位大师级导演。他的电影深深浸透着欧洲电影的艺术气息和理性思索。


导演  拉斯·冯·提尔 导演 拉斯·冯·提尔

  1956 年,冯·提尔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少年时期就在妈妈的资助下拍摄“超8”影片,17 岁进入丹麦国家电影学院就读。虽然当时的教授认定他不会有大的作为,甚至他的偶像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看了他最初的作品后,也表示不能苟同,但他仍然执著地追寻着自己的电影梦想。《反基督者》的结尾,冯·提尔打出了“向塔科夫斯基致敬”的字样。


  1982 年,26 岁的拉斯·冯·提尔说:“激情是电影的命脉,激情可以创造迥异的影像形式。” 28 岁时,冯·提尔凭借处女作《犯罪分子》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技术大奖。在这部混合了电影游戏和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冯·提尔吸收了德莱叶、塔尔科夫斯基等大师的电影手法,以诡异的气氛和奇特的色调造成了令人难忘的影像体验。


《白痴》电影正式海报《白痴》电影正式海报

  为了创作原创性的艺术,他坚持认为导演必须拍出和别人在风格上区别开的影片。因此,冯·提尔总喜欢在拍新片时,给自己制定新的规则。“给自己找麻烦,让自己觉得不舒服。”冯·提尔说道。1995 年春天,冯·提尔和托玛斯·温德伯格等四名电影导演,共同在哥本哈根签署了“DOGME 95”条约,通过制定了包括“实景拍摄”、“不可制造特殊灯光效果”、“用手提摄影机拍摄”等十项规则,企图还原电影艺术的本质。不过,“喜新厌旧”的他也只不过拍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DOGME 95”电影——《白痴》。


  此后,冯·提尔继续他追求原创性的“疯狂”。拍《白痴》时,他要求所有的演员都赤身裸体,包括自己;到了《黑暗中的舞者》,他用了100 个DV 同时进行拍摄;而在《狗镇》中,他又抛弃了场景的概念,干脆在地上用粉笔画了几条线来表示场景;2006 年的《真假老板》中,他又用了全自动的电脑(它会自动摇拍、变焦)来取代摄像师的职位。1995 年,冯·提尔的母亲病逝。母亲曾告诉他,抚养他长大的父亲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后来他找到了年近9 旬的亲生父亲,但亲生父亲不仅拒绝接受他,甚至拒绝与他交谈,而这时他的第一段婚姻也以离婚收场。这些突发事件对他的身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他开始拍摄了最著名的“金心三部曲”——《破浪》、《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用极端的方式表现爱和牺牲的主题。


  《金心》是冯·提尔小时看过的一本连环画的书名,讲了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带着一个面包,独自一人穿越大森林。当她走出森林时,赤身裸体的她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尽管如此,她仍然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女孩子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切都会顺心如意,一切完好如初。”许多人都分析,冯·提尔是个“反女性”的导演。拍完《狗镇》,妮可·基德曼也曾问冯·提尔:“你为什么那么恨女人?”


  “我不恨女人。我也不觉得女人的性别和她们的性征是邪恶的,我只是有些怕她们。”冯·提尔如此解释道。他本人有一位非常坚强的母亲,除了引导他热爱电影,还让他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生活中,冯·提尔患有很严重的心理恐惧症,“基本上我害怕生活中的一切,除了拍电影。”由于极度害怕飞行,冯·提尔所有的电影基本都在丹麦和邻国瑞典拍摄,即使有些影片的取景地设在国外。每次来参加戛纳电影节,他要开两天两夜的车。


拉斯·冯·提尔:“他们应该问,为什么我那么恨人类”



B =《 外滩画报》


L = 拉斯·冯·提尔



  B:为什么要在影片中直接拍出那些血腥、暴力的场面呢?

  L:我知道影片中的一些段落会让某些观众觉得很不舒服,不过我出生在一个并没有太多禁忌的丹麦小镇,而丹麦也是第一个许可播放色情电影的国家。在那里,我们对禁忌的标准可能比别的国家要高。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文化比较中庸或保守的国家,也许我会换一种更好的方式来震惊观众。我不知道人们会对这些段落如此吃惊。


  B:影片名为《反基督者》,那么影片中的反基督徒究竟是谁呢?

  L:实话告诉你,我也不知道。在影片拍摄时并没有太多对逻辑的控制和讲究。


  B:你为什么会选择树林来做影片的背景地?并且赋予了它邪恶的一面,女主角正是来到了树林,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L:就我本人而言,我非常喜欢大自然,也喜欢去树林里散步。但当你检视整个大自然的系统时,你会发现它催生了许多负面的产物,比如生老病死、痛苦、折磨等。对我来说,很难相信上帝居然创造了这样一个系统。这是多么恶心的一个想法啊!


  B:你曾说你并不在乎观众,可另一方面,你的电影又总是能激发起他们的讨论。

  L: 二三十年前的电影和现在的很不同,你完全可以对电影作出自己的分析。这次我便尝试着拍类似的作品,人人都可以自由地来解读它。我也想放开手脚地来表现,挑战一下自我。比如别人所说的关于我作品中有许多“反女性”的东西,而现实中,我母亲是个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者。但我认为,两性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破浪》电影正式海报《破浪》电影正式海报

  B:你作品中的“反女性”元素是否违背你母亲的原则呢?

  L:不,我必须得说,许多影片中的主体和观点,并非出自我本人的想法。举《破浪》这部影片为例,我并不觉得教堂里该有钟,我也不觉得苏格兰教会比别人都邪恶和迂腐。那只不过是我通过和以往不同的另外一个角度,所做的一次健康的尝试。


  B:既然你不知道“反基督者”的确切所指,那为什么还要给影片按上这样一个标题呢?

  L:事实上,影片的标题是最初完成的元素,之后的剧本、拍摄都是根据这样一个标题。而这个标题源自一本躺在我书桌上近50 年之久的小册子,虽然我只看了其中的两页,但“反基督徒”是个不错的电影题目。


  B:在看完影片后,有记者问为什么拉斯·冯·提尔那么恨女人,而有的记者觉得这部影片其实是赞美了女性,你认同哪个观点?

  L:我觉得他们应该问,为什么我那么恨人类。因为在影片里,男人的遭遇并不比女人好多少。男主人公是个心理治疗师,他觉得自己能掌控事物,而结果却被妻子残忍地折磨。最后,他杀死了妻子。他也很惨。


  B:《黑暗中的舞者》里的比约克和《狗镇》的妮可·基德曼都表示不愿再出演你的作品了,你怎么看待呢?

  L:比约克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妮可有吗?她没和我说过。不过也许她对别人说了。我很感激夏洛特愿意出演《反基督者》,这并不是个愉快的角色,她对我来说是份上天赠予的礼物。


  B:当你和夏洛特说要拍摄在树林里自虐的戏时,她有什么反应?

  L:事实上,之前我们也和几个女演员和经纪人有过接触,我们谈到影片会有这么几场极端的戏份。然后,她们会提出诸多的要求,这不行那不行。于是,我说,把她们全开除了。后来,夏洛特进了剧组。她非常渴望接下这个戏份,并抱着尊重的态度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事实上,拍那些戏份时没有任何人有不好的感觉。一切都很轻松。而且镜头里的特写部位也不是夏洛特的,是人造的一个模型。这个,很难找到人愿意做替身吧(笑)。


  B:作为《反基督者》的导演,你相信上帝吗?

  L:不,我不相信。我认为它只不过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


  B:《反基督者》是否是你最重要的作品呢?

  L:不。但考虑到拍摄之前我正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部影片帮助我康复了。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有些类似我年轻时拍的几部作品,可以看成是对我年轻时拍摄的一种总结吧。


  B:如果《反基督者》最终赢得了大奖,你会怎么反应?

  L:呆在人最多的地方,呆一个多小时,趁热享受这份荣誉。


  B:得奖会带给你快乐吗?

  L:不会。我已经在戛纳得过几次奖了,从深层次分析,再次得奖真的不会带给我多少快乐。


  B:你的孩子看过你的电影吗?

  L:只有最大的孩子看了,她15 岁了。其他的年纪都还小,他们更喜欢看迪斯尼频道的节目。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张一阳

标签:拉斯专访拍电影害怕生活中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