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法律实务界代表齐聚 共话法科人才培养

吴迪

@_@a

    吾尊时尚讯:近日,来自司法系统、科研院校、律师事务所、以及公司企业法务部门等法律实务界的30余位上财校内外导师齐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在第22届“法律职业发展论坛”上,围绕“国内外经济治理趋势与法科人才培养”主题展开研究与讨论。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出席了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他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角度分析了各年龄阶段的就业结构,又从劳动力就业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最后总结认为,法科人才会受到大数据和AI的挑战,但这也会创造新的岗位和新的需求。

    自由发言环节,到场嘉宾们分别就本次论坛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律新社CEO王凤梅认为目前就业市场中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需变化导致律所规模的发展变化,指出从培养人到招人,以及招人之后业务的协同与发展仍然需要专业化人才。

    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龙陈结合国家的实践需求,以舆论影响司法裁判为例,分享了对法科人才培养的思考,认为在校学生需培养法律共同体与同理心意识。

    上海方本律师事务所主任金春卿从国际国内角度分析了法治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思路,认为国内目前法科生就业难的问题缘于供需不平衡,表示法科生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增强职业竞争力。

    米其林中国区高级副总裁王兆华结合icare模型,认为公司培养员工的方式与要求对包括法科人才在内的行业人力培养具有参考作用,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法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创新,开辟新方法、新角度为业务提供支持。

    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志强从爱商角度出发,表示上海财经大学学子拥有的高智商、高情商是核心竞争力,但爱商即爱国亦是重中之重。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资深合伙人管建军结合目前学生就业领域对诉讼方向的偏好,指出培养法科生综合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下,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丁德应表示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广泛,财大学子应加强掌握税法与金融等知识,建议应届毕业生首先在公司理解相关运行模式后再成为一名律师会更具优势。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认为财大法学院有着三个特点:财经特色、比较法特色和实用导向,因而在课程选择上建议鼓励更多的学生选修英美法课程,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课程的思想贯彻到各个课程中。

    上海盾宏律师事务所专业合伙人麦世弘认为应先认同并理解本土文化背景,之后再面向世界,提出问题、看待问题的视野才能更开阔。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想认为在不同经济周期下会议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只依靠细分市场显然具有局限性,而在“活下去”的前提下,更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留用。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豫园合伙人、税务管理部税务总经理韦国庆认为税法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领域已经开始被AI影响甚至颠覆。在AI时代,一方面要使专业深度达到短期内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程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学会沟通和交流,不要将人工智能当作敌人,而是将其视为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工具。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孟猛谈到公共机构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也较高,建议在校学生要增加知识的宽度,加强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努力达到文理兼修。

    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管理合伙人朱黎庭认为,虽然就业难度越来越高,但具有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学生广受市场欢迎。另外,人工智能已应用在许多领域,但在律师行业中拥有长期实务经验的律师仍具有竞争力。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管理合伙人陈青东谈到了“涉外”业务内容及相应涉外人才律师的认定标准,同时根据防制裁涉外业务的现状,建议在学校开设结合时事的课程,比如防制裁课程等。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文认为人才培养中培育文化价值观和基础道德是关键,需要去反思一些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贯彻法律的价值观,尊重个体人格和法律平等。

    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陶宏分享了最近参与论文答辩的一些感受和思考,认为论文写作在立论与破论上仍需加强。

    上海城建集团总法律顾问、公司董事张忠谈到了AI对法律程序的影响,认为AI对于裁判并无实质性冲突问题,因为核心的裁判思维问题还是需要通过人的语言、人的思考来解决。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合规官田满意认为培养好个人素质和法律功底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希望能和法学院有更多的交流合作,为未来法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寇树才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教育提出了挑战,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论和态度,建议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方法视角的培养,包括文学、历史、经济和社会学等方面的视角和判断方法。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璩富荣认为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就业心态,听取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态度。在谈到学生培养上,虽然现在的AI、大数据和算法技术十分流行,但过度依赖这些技术会导致思维狭窄,要注重综合判断。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汤华东谈到了法律与新闻的关系、涉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表示了历史和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和政治的密切关系。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振生认为要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学生也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航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认为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需要大家更主动地去应对。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文寿分享了组织学生一起交流的经验和方法,认为代际沟通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思考。

    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施君谈到了AI与大数据发展对商科与法科的冲击,具体在论文考核方面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进而建议参考商科实行“后法学教育”,即对法科人才进行后职业教育、后在职教育。

    据悉,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对法科人才的培养提出具现实意义的宝贵建议。

标签:律师事务所上海合伙人培养人才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