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纸质教材是确保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有效基本工具

浪哥

(*@ο@*)

    "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教育大国,纸质教材是确保教育质量和公平最有效、最基本、也是高性价比最高的工具,所以它绝不可能随着数智时代的发展而消亡……"11月1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陈霜叶如是说。

图:陈霜叶教授现场分享

    当天,陈霜叶教授发表了题为《数智时代的知识秩序、国家知识管理与教材研究》的报告,深入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当前数字化时代知识生产与秩序所带来的新挑战。她指出,这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突破传统的领域知识和常识通用知识的区别,对世界知识的供应、构成、分布和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陈霜叶还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前工业化时代产物的教材,在其建设的底层逻辑上面临巨大的冲击。并提出,有必要从"已知"向"无知"的转变,从批判性的"官方知识"转向转化建构的"国家知识",重新思考以国家知识管理为逻辑起点的数智时代教材建设。同时,教材研究也需要引入更多的宏观与多学科视角,建立教材大国教材研究的理论自信。

    而原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主任霍秉坤教授则强调了传统纸本教科书正在经历的重大变革,并认为数字化、可视化、虚拟现实等形式的教科书成为新趋势。霍秉坤指出,香港电子教科书的发展正步入开放、互动、多元化的新时代,这既实现了适应个别学生需求的梦想,也带来了提升电子教科书质量的挑战。他在《数智时代香港数字教科书制度建设》的报告中引用了五项研究报告或评估资料,分析了香港在推动电子教科书政策、支持措施、电子学习应用等方面的现状,探讨了电子教科书的开发和教学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数智化教育对电子教科书和日常教学带来的重要挑战。

图:论坛现场

    据了解,当天的论坛汇集了多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齐聚,并共同围绕"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对话。

    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及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范良火教授在题为《改进教材研究的范式,提升教材研究的科学化水平》的报告上指出,虽然教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长期以来,教材研究总体上并未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高德胜则展开了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文体选择的讨论。他的报告题为《叙事还是说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文体选择》,并指出,长期以来,德育教材的文体多以论证和说理为主,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文体选择可能限制了教材的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研发中,他们尝试引入了叙事文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尽管也面临了不少质疑和挑战。高德胜强调,文体选择不应仅凭无意识或成年人偏好,而应基于道德教育的性质和儿童道德学习的特点来决定。他倡导的是一种叙事为主、说理为辅的教材文体选择。

    而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友芳则在其报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教材学》中,探讨了构建中国独立的教材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陈友芳强调了我国独特的国情和教材优势,提出了改变西方教材研究依附状态,构建独立的教材学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她指出,中国对教材的生成、转化、凝结等问题能够贡献出自己的重大理论观点和学术语言。她提出,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学,应该采取以微见宏、多学科研究的方式。

图:论坛现场

标签:教材教科书华东师范大学知识文体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