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七莘路打造为城市副中心新名片,建议是……

陈伟杰

(⊙o⊙)

  创建产城一体街区,

  打造七莘路城市功能集聚带

  闵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朱蕾

  作为上海九大主城副中心之一,莘庄主城副中心是面向闵行主城片区及上海西南地区的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七莘路沿线提升带作为连接莘庄综合枢纽和莘庄商务区南北两个核心的重要纽带和功能轴线,这里聚集了大量商业、办公、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副中心首批启动建设的区域之一。

  为加快推进该片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今年三季度,我们对七莘路沿线一带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该片区城市功能品质已不符合副中心发展导向。因此,区域风貌、产业和功能提升,是我在此次调研中重点关注的方向。

  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了片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城市风貌差异较大。我们以G60为界,走访了七莘路沿线南北区域,北部主要以办公及商务商贸建筑为主,如紫贝文化创意港、行政服务中心、兴城商务中心、临港莘海科技园等,整体风貌水平较好。南部多为工业厂房改造的低、多层建筑,如乾锦创业园、182花园办公区等,卡蒙宾馆、游泳馆等年代久远的建筑,风貌提升潜力较大。相比较,南北部城市风貌品质、风格差异较大。

  二是滨水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沿线一带的滨水空间目前大多处于岸线封闭、水岸分离的状态,淀浦河水岸两侧地区互动较少,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公路和快速路绿带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不足。滨水绿带中林下步道风貌特色也有待提升。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滨水空间打造连续的七莘路—北横泾的切向开放空间,实现可行可赏的水—绿—路交融带,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存量工业用地需转型发展。从土地现状来看,除中部公共服务设施外,南北两侧存量工业用地占比较多,开发强度较低,土地利用效率严重不足。从规划现状来看,目前保留地块较多,保留地块已不符合副中心发展导向,商办空间已出现载体过剩的情况,需要重新评估和规划保留地块的用途,以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四是城市功能品质不高。目前七莘路沿街一带各类培训机构、餐饮、银行宾馆等云集,功能业态相对单一,且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形象和品质,如何使城市功能集聚,引入更多优质企业和机构入驻,丰富沿线的商业业态,也是此次调研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针对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调研组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o⊙)

  一是建设七莘路形象林荫大道。可研究打造连续的七莘路—北横泾的切向开放空间可行性,进一步提升绿化覆盖水平和开放程度,拓展居民的休闲空间,打造“绿廊绕城、绿带漫城、绿点缀城”的城市绿地系统,构建水绿交融的品质休闲带,提升城市整体风貌。

  二是打造北横泾都市滨水空间。建设滨河慢道,增设休闲驿站,将滨水开放空间串联起来。通过与景观、地形的多维整合,形成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通过对滨水空间开放、联通,局部增强两岸联系,打造魅力水岸,达到使快速通过的车能留下地区印象,使慢速步行的行人能留下地区感受的效果。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吸引研发创新、商务服务型企业总部入驻,提升七莘路沿线提升区整体产业高度。另一方面注重新赛道、特色产业的培育,挖掘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领域冠军,推进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注重为各类企业提供个性化办公载体订制,为总部、研发企业,打造专业化集聚办公空间,如紧邻七莘路的污水厂项目,我们将打造成低密度研发办公楼,为集成电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空间载体,吸引行业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成大数据、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园。

(⊙o⊙)

  四是提升区域功能品质。通过利用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发展释放出来的空间,探索打造一条24小时活力街道,整合不同的业态,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定制化的消费交流场所,打造新科技跨界、新消费跨界等多元创新商业形态,通过建设集文化演出、商会展览、休憩驻足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地标,打造成以功能集合与多元空间为特点的体育综合体,形成副中心内独特的产城一体化街区。

  接下来,闵资集团将切实履行好莘庄主城副中心投资建设主体职责,以树立副中心意识、坚持副中心标准、创造副中心质量为导向,按照城市更新模式,递进式推进七莘路沿线提升带的腾退、改造及运营工作,切实提升片区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让区域内企业和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副中心建设发展成果。

标签:空间提升打造沿线城市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